青听习语|《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章:习书记与我们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

2024年11月05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切实做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学习宣传工作,推出《青听习语》系列栏目。

习书记告诉我们,他于1969年年初插队到陕西省延川县,当时才15岁,由于勤劳肯干,1974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不久便当了大队支书。1975年被推荐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国务院、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他主动要求下基层,被下派到河北正定县,先任县委副书记,后又任书记。

聊得最多的,还是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话题。习书记以自己的亲身体会,给我们讲述了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搞好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提高自我。

在谈到为什么要到基层工作时,习书记讲,他对农村工作有感情,大机关虽然工作条件好,但要真正做点儿实事,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是要到第一线,从基层干起。

习书记告诉我们,干好基层工作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兴趣、有热情,这是基础。他说他到了正定以后,虽然忙,矛盾层出不穷,但感觉很充实,很乐意与各种矛盾斗争,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繁忙已经成为生活的乐趣。二是要有韧性、有耐力,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三是要有一点儿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靠后天锻炼出来。四是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干劲,不但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工作,而且要敢于负责,大胆创新,不要怕丢官。

在围绕怎么做才能从学生转变为称职的基层机关干部,怎样才能缩短转变的过渡期?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习书记主要讲了三点。

第一,要有忍耐力。习书记说在行政机关,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就做一项工作,工作内容翻来覆去,很枯燥,所以一定要有忍耐力。他说他很佩服身边这些县里的干部,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工作之余还要兼顾家里的承包地,一年四季都很忙,也没有作出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是只要能够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他们就能忍受所有的苦,觉得自己的工作值了。当时他身边的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据说被称为“三五牌”干部:五十年代参加工作、五十岁左右的年龄、五十元左右的工资。习书记说,他身边的这批干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一个岗位上不退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种实在、踏实的品质,就是基本的忍耐力。

第二,要有直觉力习书记说做行政工作非常难,特别是你当了领导,开会的时候大家发言完了你要马上能够加以归纳总结,这不像在研究室里对理论可以探讨探讨或者建立一个什么模型,等等,这是要求必须当场、当众作出决策。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依靠一个人的直觉力。他还说,这种直觉力虽然有“与生俱来”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靠“后天养成”。后天学习对行政直觉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我笔记本上记录着习书记这样的话:行政干部首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文理都得懂,不仅要懂历史的、文学的,还要会说、会写,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万金油”。

第三,要有行政力。我们去正定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鼓励发展专业户、发展商品经济等政策。在这个时候,思想认识、利益冲突比较多。习书记说:“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场革命,是革命,就会有牺牲。做行政干部要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干工作都要担一定风险,尤其是想创一番事业的有志气的人,要取得成绩,不可能太太平平、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要有敢于牺牲、不畏艰险、不怕犯错误的冒险精神,该豁出去的时候不能犹豫。”(一审:陈璐瑶,二审:吕金凤,三审:张芮荧)